柴犬(SHIB)的销毁机制曾被宣传为一种通缩工具,旨在通过减少代币供应量来推动价格上涨。然而,目前其销毁率已基本降至零,这项实验似乎失去了动力。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以及SHIB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

为什么SHIB销毁机制失效

首先,SHIB缺乏直接的经济激励机制来促使用户自愿销毁代币。与以太坊的EIP-1559(将销毁与实际网络使用量挂钩)不同,SHIB的销毁流程是可选的,完全依赖于社区支持。随着最初的热情消退,参与度也逐渐下降。协议本身未能设计出可持续的机制,因此销毁行动注定难以维持。

其次,尽管销毁数百万枚代币曾被视为一种象征性努力,但SHIB近589万亿的总流通供应量使得这些销毁显得微不足道。唯一一次重大销毁事件发生在2021年,当时Vitalik Buterin将410万亿SHIB转移到了一个死钱包。此后,每次销毁对代币经济学或市场价格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TradingView 的 SHIB/USDT 图表

SHIB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销毁活动的停滞凸显了SHIB生态系统中的结构性问题。该代币的价格遵循了模因币的普遍周期——在2021年大幅上涨后,进入了长期的下跌和停滞阶段。由于无法恢复峰值,且供应量缺乏结构性缩减,SHIB目前主要依赖投机性需求。

与以太坊的持续销毁机制或比特币的减半机制不同,SHIB缺乏有效的通缩驱动因素。未来,恢复销毁机制的可能性较低,因为社区已表现出无力维持这一努力,而开发者也未能将关键的销毁机制融入生态系统。

对于投资者而言,SHIB销毁率归零揭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在缺乏新需求的情况下,该代币的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