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矿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创纪录的网络挖矿难度、持续下降的哈希价格以及不断攀升的能源成本,再加上人工智能(AI)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让行业压力倍增。

9月4日,比特币网络的挖矿难度飙升至136.04万亿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矿工的收入降至每千万亿哈希(PHT)每日仅约52美元。市场预测显示,未来六个月内,这一数字可能进一步下滑至49美元。由于交易费仅占区块奖励的1%,矿工的利润空间正在被大幅压缩。

此外,托管成本也成为了行业的沉重负担。目前,主机托管费用平均为每月每千瓦时217美元,对于依赖批发电力的矿工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缓冲余地。

基础设施向人工智能倾斜

严峻的经济环境正在重塑整个行业格局。CoreWeave 宣布以90亿美元收购 Core Scientific 的消息表明,比特币挖矿基础设施正迅速向服务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转型。相比于传统的比特币挖矿,人工智能工作负载通常通过GPU托管合约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对土地、能源和硬件资源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加密货币领域,而是扩展到快速扩张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企业战略调整应对压力

尽管形势艰难,并非所有矿工都选择退缩。American Bitcoin Corp. 近期与 Gryphon Digital Mining 合并后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该公司正加大自主挖矿力度并专注于比特币积累。其运营模式结合了资金管理和对冲策略,以应对能源价格波动和融资环境的变化。

其他公司则在区域层面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例如,在德克萨斯州,Riot 及其同行在电网需求高峰期主动减少挖矿活动,从中获得了丰厚的补偿。在财务管理方面,利用 Luxor 的算力远期曲线进行对冲已成为行业标准。

能源成本决定生存能力

盈亏平衡的电力成本仍然是矿工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分析师估计,Antminer S21 矿机的电费需低于每千瓦时7到7.5美分,而 WhatsMiner M60S 矿机的电费则需接近每千瓦时6.5到7美分。然而,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工智能对相同能源供应的竞争加剧,运营成本较高的矿工或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展望:重新定义挖矿业的未来

随着利润率的持续缩减,比特币挖矿已不再仅仅关注哈希率的增长。如今,成功的矿工需要在能源经济、对冲策略以及拓展比特币以外的新收入来源之间找到平衡。随着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数字“挖矿”的定义本身可能会发生转变——迫使加密基础设施运营商在服务区块链和驱动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之间做出关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