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抛售风暴,市值蒸发约5500亿美元,从4万亿美元跌至3.57万亿美元。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至10.4万美元至10.7万美元区间,以太坊跌破4000美元,其他山寨币也全面下挫。这次暴跌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宏观恐慌、资本轮动以及结构性调整交织叠加的结果。
特朗普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引发避险恐慌
贸易战相关传言再度升温,新的关税威胁和出口管制讨论令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重新点燃了全球市场的焦虑情绪。消息一出,股市迅速抛售,银行股大幅下跌,加密货币也随之走低。由于信贷担忧导致美国和欧洲主要指数下滑,比特币跌至三个月低点,接近10.47万美元。尽管部分官员试图淡化“100%关税”的实际影响,但交易员仍将11月视为关键政策窗口期,并将其视为实时风险事件。在这些避险阶段,流动性急剧减少,“逢低买入”策略变得谨慎,从而使得每次下跌更加剧烈。
黄金成为避险资产
当市场陷入恐惧时,资金往往会涌向安全资产——而这一次并未流向加密货币。金子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因为投资者押注降息前景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白银同样表现强劲,进一步巩固了贵金属作为首选避险工具的地位。这种对传统避险资产的追逐削弱了加密货币“数字黄金”的叙事逻辑。即便黄金价格短暂回调,其两位数的月度涨幅仍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使他们更倾向于配置金属而非代币。在这种背景下,除非动态逆转,否则加密货币难以重获其价值存储功能的认可。
ETF 价格下跌,杠杆率骤降
除了宏观因素外,结构层面的压力也在推波助澜。现货比特币ETF在美国市场遭遇单日约5.36亿美元的资金流出,为8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日撤资。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也面临约10亿美元多头平仓的局面,稳定需求渠道彻底枯竭。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10.6万美元,随后虽出现小幅反弹,但由于持仓量不足,其他山寨币则陷入了螺旋式下跌。这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馈循环:ETF资金流失导致持仓者被迫平仓,流动性崩溃,波动性不断放大。若无显著资金回流或平仓结束,市场将维持震荡模式,而非进入复苏阶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